镁合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镁合金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死亡诗社与浪潮被束缚者的挣脱与失意者的极端狂热-【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22:31:49 阅读: 来源:镁合金厂家

星星徐 评论 浪潮

初看《死亡诗社》和《浪潮》会发现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两部电影的故事都是围绕校园、教育以及师生关系展开的;其中激化矛盾的关键性因素都是“民主”与“专制”;故事的核心人物都是具有启蒙意义的老师;电影都是以学生的死亡和老师的离开而告终……仔细对比之后会发现,其实这两部电影同中存异,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一、 主题的比较:个体的民主与群体的专制

《死亡诗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所全美赫赫有名的男子寄宿学校中,该学校校风传统,气氛陈腐。然而,一位特立独行、满怀激情的老师的出现使得原本沉寂得宛如一潭死水的校园生活泛起了一丝涟漪。这位名叫基廷的老师教授诗歌与文学,他以极强的人格魅力以及极具感染力的教学方式鼓励自己的学生释放自己的心灵,突破桎梏,勇敢地去追寻爱、自由、梦想等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东西。这种鼓励是建立在承认并认同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之上的。在学校和父母看来,优异的成绩是衡量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准,毫无疑问,这种标准扼杀了学生的思想与个性。基廷老师则通过反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走自己的路:他鼓励热爱表演的尼尔参加《仲夏夜之梦》的演出,让这个倍感压力的男孩看到阳光和希望;同样在他唯美诗歌的感召下,诺尔勇敢地和心爱的姑娘袒露心声,即使这个姑娘早已有了男友。

对个体的民主以及对个体多元化选择的尊重始终贯穿于基廷的教学过程当中。然而,同样是教育,《浪潮》则围绕一个微型极权主义群体的专制展开叙述。

在电影《浪潮》中,文格尔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专政”在当时依然有可能发生,于是就做了一个名为“浪潮”实验。与《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鼓励个体的多样性不同,“浪潮”这个小群体有着很强的群体规范性,群体规范的建立则意味着个性的泯灭。“浪潮”的成员有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着装,统一的手势,甚至是统一的思想。他们对不遵守群体规定的一切个体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卡罗由于没有穿白衬衫去上课而遭到文格尔老师的无视和同学们的孤立;莫娜和卡罗同样因为没有穿白衬衫而被阻止进入体育馆观看水球比赛;卡罗的弟弟守在教学楼的门口,拦截那些拒绝做“浪潮”手势的人进入教学楼。在这部电影里,卡罗是与“浪潮”群体对立的坚持自身选择的个体,然而绝大多数的时候,这个个体在“浪潮”这个专制群体面前显得势单力薄甚至是窘迫。 共有2页 第一页12下一页

三国的后裔变态版

剑与江山

我的战舰游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