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镁合金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一道加法加出蒲县百姓幸福生活-【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1:51:53 阅读: 来源:镁合金厂家

蒲县与天津宝迪集团合作建设的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张鹏 摄

“自打养上了牛,我们的生活变化可大了!”

近日,记者在蒲县太林乡河底村采访时,村民陈秀高兴地给记者讲起了她的脱贫故事。62岁的陈秀家中仅有13亩地,大儿子四年前出事故下肢瘫痪,常年卧床,二儿子和儿媳在家务农,一家生活十分窘迫。2016年,村里开始发展养牛产业,帮扶工作队筹资购买了50头能繁母牛,将其中20头分给了贫困户,其他的30头作为集体收入来源,陈秀家就是其中的一户。依托养牛,2017年陈秀家的年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二儿子也被村里推荐到煤矿打工。“这不,我家母牛又怀上了一胎,今年又是一个好光景!”

蒲县地处吕梁山麓,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为24.1%。近年来,该县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做起了产业扶贫的“加法”。

产业“1+1”,简单题目答案多样

近年来,蒲县始终坚持主导产业拉动发展,大力发挥“2+2+1”五项主导产业资源优势(两个规模种植项目,两个规模养殖项目,一个构树产业),带动“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落实推进,确保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增收项目全覆盖,实现了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增收双赢。

“1+1=?”

这道加法算式,三岁的孩子都做得很顺。可要想让这道题目的答案不那么简单,就要费一些大工夫了。

蒲县河底村作为贫困率发生较高的一个村,就将“1+1”这道加法题的答案放大了!

河底村在产业扶贫中,选择了“产业1+1”的模式,推动“养牛+构树”同时发展,“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在县级包联领导、帮扶单位交通局和帮扶企业富家凹煤矿等帮扶下,养牛不仅让像陈秀这样的贫困户受了益,而且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突围”,仅2016年,该村养牛就获利1.8万元,人均分红15.25元,2017年达到了2.4万元,人均22元;构树产业则被作为村集体经济主要支撑,2017年河底村栽植了500亩构树,构树既可以作为牛饲料的来源,又能产生其他副产品,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依托“养牛+构树”,截至2017年底,河底村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

在乔家湾乡小洼村,“1+1”的产业变成了核桃和马铃薯。

建档立卡贫困户任天锁,过去一家三口的收入来源就是家里的12亩地,女儿还在读中学,各项支出不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2年,小洼村发展起了核桃种植产业,并辅以马铃薯种植。在县里产业扶贫政策引领下,小洼村的核桃面积很快达到了1552.8亩,人均3亩,基本实现全覆盖。任天锁成功地“赶上了这波儿政策”,将家里的12亩地全部种上了核桃,几年下来,家里的收入从“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一下子跃过了“万元线”。而依托配套1000亩马铃薯种植,小洼村58户贫困户的年收入都超过了6000元。

产业叠加,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村里做的加法仅仅是“1+1”,县里却做起了连加法。“2+2+1”,让蒲县的贫困户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蒲县的核桃远近闻名。为了做大做强这一主导产业,该县采取政策倾斜、财政补贴等扶持办法,开展高接换优、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0.6万亩,2017年的产量突破450万公斤。蒲县的核桃产业目前辐射9个乡镇、250个自然村,惠及贫困户849户2892人,年产值约6800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一村一品”不止有核桃。

蒲县还结合地域特点,指导乡镇配套发展起了马铃薯产业,并由县财政予以补贴。

除了核桃、马铃薯种植产业,蒲县还发展起了生猪、黄牛养殖产业。

蒲县与天津宝迪集团合作实施的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了华北单体规模最大的西坪垣2万头母猪繁育基地,已有一条生产线竣工投产,可带动贫困户158户。通过与山西茂洲农牧科技公司合作,蒲县还实施了5万头晋南黄牛产业化项目,2017年新建、扩建大型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4个,通过资金入股和劳务打工,带动贫困户119户。

“2+2+1”中,还有构树种植产业。通过与中科院合作,蒲县集中打造出了茹家坪万亩构树示范园区,围绕构树种植,全面开发构树茶、构树面粉、构树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辐射带动3500余人稳定持续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530余户1780余人。

围绕五大产业,积极推进和发展电子商务、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县乡村企合力攻坚。截至2017年底,蒲县共有1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4%,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策联动,加法加出幸福生活

“2+2+1=?”

答案并不简单地是“5”。

为推动五大产业健康发展,蒲县近年来连续出台了《蒲县扶持畜牧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蒲县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贫困户新增1头能繁母牛补助1200元,新建1个标准鸡棚补助15万元,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可补助50%等具体措施,从2016年至今,共兑现补助资金1281万元,带动777户贫困户。

有政策扶持,还有龙头引领。

蒲县正茂核桃有限公司,年可加工消化5000吨,拥有系列产品10多类;昕源薯业,可提供良种繁育、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中科普惠、中科宏发,是蒲县构树种植最重要的技术支持;天津宝迪集团和山西茂洲牛业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加销”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确保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脱贫增收……

此外,蒲县多年来一直支持村级组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创办、领办集体合作组织,实现村集体与农户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2017年就安排了1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为17个未脱贫贫困村每村安排20万元,10个已脱贫村每村安排15万元,17个重点非贫困村每村安排13万元,其余村每村安排8万元,发展光伏、构树、养殖、物业服务等产业,截至2018年1月底,全县93个行政村中,收入1-5万元的村43个,收入5-10万元的村32个,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

政策扶持、企业引领,加上集体经济联动,又一道“1+1+1”的连加法,带着蒲县贫困户由“盼脱贫”,一路走上了“奔小康”。

“以前想脱贫,没方法、没产业、没路子,盲目找点活计,弄不好还得赔钱!现在好了,咱能在村里找产业,到县里要政策,到企业学技术,不仅脱贫不是问题,小康也不是问题了!”依靠养猪脱贫的蒲伊村村民王兰锁,说出了很多蒲县贫困户的心声。

产业“1+1”,加出了一村一品好成果;“2+2+1”产业叠加,加出了贫困户的高收入;政策“1+1+1”,加出的是蒲县贫困户奔小康的信心和希望。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蒲县的一道加法,实实在在地加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张鹏 贾琳

岩棉夹芯净化板

冰雕水晶

烟薯25

轻型散装水泥罐车

液态硅胶发泡机

LNG蒸发器